在现代社会,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,动动手指可以在互联网搜索到一切。
学科领域的拓展以及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,也就意味着:你必须精通某个领域,对此有深度的认知,成为此领域的专家,才能彰显你的价值,才能不那么容易被取代。
另一方面,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,还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,你需要在知识的深度之外,也拥有知识的广度。
你只有在对其他行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,才能参与到跨领域的合作项目中,知道自己的专业领域怎样才能与其他领域合作互通。
有位校友,他给自己的标签是「音乐工程师」。他的专业领域是研究音乐演奏艺术,在留学期间学习音响工程,将音乐的艺术和工程技术知识结合,在工作中为汽车研发舒适宜人的发动机制动系统声响。如今,又在音乐艺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,搭载 AI 科技,研发新的产品。
音乐艺术与工程技术,AI 科技看似不相关,但这位音乐工程师相比于单一领域的专家,更有可能摸索出新的知识领域,找准未来的发展定位。
可见,你只是其中一个领域的专家是远远不够的,你还要了解一些其他领域的前沿技术。
那么,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精通某个领域的同时还涉猎广泛,实现高效的持续学习?
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实现高效持续的学习并非易事。在爬坡的道路上,牢牢掌握以下三个技巧很有必要。
第一,重视关键节点,纵向深入学习
精通一个领域,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,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关键节点。
首先,你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关键节点?
回忆一下,在读书期间,我们学习的数学课,是从小学课程的加减乘除、小数到中学课程的函数、方程式,再到大学课程的微积分。
我们学习的语文课,是从拼音字母开始识别,到字、句、段落,最后整合成文章。
为什么是这样的安排?
因为无论数学还是语文课程,大部分的专业知识,都是严格地按照知识体系层层递进的。
这种从 A 到 B,从 B 到 C,再从 C 到 D 的过程,就像一条长链,环环相扣,拥有逻辑性和体系化。而环与环的结合处,就是关键节点。
换句话说,关键节点就是你纵向深入探索下去的线索。
因此,关键节点不同于普通的知识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你要学会识别并重视它。
如何去寻找呢?
三人行必有我师。你可以先去请教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,或者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,依靠懂行的前辈把关键节点梳理出来,然后自己再进一步去学习掌握。
比如你在学习瑜伽,以拉伸为例,体式和拉伸部位就是两个最关键的节点。就算你的身体做不到深度的弯折,也需要保证骨盆中正以及拉伸部位有效。
在每次练习的时候,都要注意到这两点,而且要把意识引导到自己练习过程中的感受,也就是重视这两个关键节点带给你的认知和感悟。循环往复,你会收到有效的拉伸效果,看到自己的进步,进而有能力开展下一步深入的学习和练习。
反之,如果你不清楚关键节点是什么,只是照猫画虎摆个看上去非常相似的样子。有些人甚至会盲目模仿,过度拉伸,不仅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损伤,而且由于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好,也会影响你继续探索的信心。
小结:了解关键节点,重视逻辑节点,你才能找到深入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的线索。
第二 :运用交替学习法,拓展知识领域
简单来说,交替学习法就是,在 A 领域和 B 领域之间切换学习,并循环往复。
那它有什么好处呢?
一位叫托马斯的哲学家,曾经试图寻找大脑最具有创造力的时刻,有了这样的发现:人在同时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的时候,就是大脑最具有创造力的时候。
也就是说,你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,尝试这种知识领域切换的方法,多多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,将你的大脑调动在活跃状态。
比如你最近在学习投资,你需要会看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。你的脑海中就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路径:看财务报表需要用到的财务知识模块是什么?我应该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财务报表?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?财务是否造假?公司经营情况如何?公司的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?
为了针对性的解决疑问,你至少在逻辑推断、数据分析和财务知识方面结合起来思考,自然而然就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了针对性的了解、灵活的应用和创造性的结合。
小结:在不同领域之间交替学习,有助于你头脑活跃,输出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解决方案。
第三:标记思维,将知识融会贯通
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,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
|